当前位置: 主页 > 主治病种 > 中医外科 >
中医外科
急性胰腺炎
时间:2015-10-10 10:34作者:admin浏览: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液作用于胰腺本身以及胰腺周围组织所致的炎性疾患。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病属中医的“结胸”、“膈痛”、“脾心痛”等范畴。

【病因病机】

总胆管胆道口壶腹部梗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 因。由于多数病例的总胆管与胰腺管共同开口于胆道口壶腹部,当胆石嵌顿、胆道蛔虫、炎症等原因,使胆道口梗阻,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增高,胆汁逆流入胰 腺管内,激活胰酶,引起胰腺自体消化而发生胰腺炎。酗酒及暴饮暴食可使胰腺分泌液增加,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及胆道口括约肌痉挛,亦为本病的诱因。少数病 例可因外伤和细菌通过血行、淋巴、直接蔓延至胰腺而发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饮酒过多,过食肥甘,或因情志不舒、肝胆气滞;或因蛔虫困扰,脾胃运化失常,升清降浊失司,致湿热蕴结中焦,腐熏脏腑而发病;若湿热化火,火毒炽盛,热盛迫血妄行,可引起出血、血淤、气滞、神昏等危证。

【诊断要点】

1、常骤然发病,发病前可有暴饮暴食、酗酒、情绪波动等诱因,或有慢性胆道疾患、胆道蛔虫症、腹部手术等病史。

2、上 腹或左上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刀割样痛,或有阵发性加剧,可放射至腰背部或肩部。多有恶心呕吐、寒热、口渴。上腹部或左上腹部检诊有压痛和轻度腹肌紧张,重 症者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明显,甚至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出血倾向及中毒性休克等。部分病人有黄疸。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常升 高,重症者可有血糖升高。

【辩证论治】

(一)气滞型

主证:以肝郁气滞,肝气横逆的症状为主。上腹部持续性痛或阵发性加重,或向两胁窜痛;压痛及腹肌紧张较轻;体温正常或有寒热,但热度不高;一般情况尚好。常有情志不和的病史。舌苔薄黄或微黄,脉弦细活弦紧。见于胆道口括约肌痉挛所引起的胰腺炎或轻度的水肿型胰腺炎。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通便

(二)实热型

主证:以阳明腑实症状为主,有痞、满、燥、 实、坚的特点。腹满剧烈,范围较广;腹胀、压痛及腹肌紧张较明显;一般情况较差;可有高热、口干渴、便秘、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洪数。严重 者可出现神昏谵语,体温不升,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微而数等热厥(休克)现象。见于急性出血性或较重的水肿型胰腺炎。

治法:疏肝理气,攻下泄热

(三)湿热型

主证:以肝胆、脾胃湿热症状为主。剑突下、右上腹痛较明显,且向右肩甲部放射,或为钻顶样痛。多有黄疸、发热,口苦咽干,或吐出有蛔虫,上腹部、右上腹压痛及腹肌紧张较明显。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见于胆道疾患合并急性胰腺炎。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预防与护理】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酗酒及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

2、密切观察病情,若全腹均有压痛及腹肌紧张、腹胀明显、肠鸣音消失、脐周或腰部出现瘀斑,多提示病情严重,合并有弥漫性腹膜炎存在。

3、注意呕吐的次数,吐出物的性质和量;注意体温、舌像、脉象和血压的变化。

4、如无休克可采取半卧位。若出现高热不退或体温不升、神志改变、脉微数、尿少、血压不稳等休克症状或前驱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应急措施。

5、搞好饮食护理。一般病人可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但忌油腻、生冷、辛辣等食物。凡食后疼痛加剧或腹胀明显或呕吐频繁者,应禁食,并按医嘱及时静脉补液,维持水质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减压,并正确记录其引流量及性质。

6、中药宜温服。

7、遇有手足搐搦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适当补充钙剂。

医生介绍

潘剑

潘主任, 新乡潘剑中医 主任,技术精湛,爱心无限!熟知中西医科学知识,擅长中医药防治工作,深入系统学习中医临床知识,工作20年,诊治各类患者数
返回顶部